怎樣根據作物特性和輪作換茬特點合理分配磷肥

2014-05-25

由于作物對磷的利用能力和敏感度不同,因而不同作物對磷肥的反應也有明顯差異。一般來說,豆科作物(包括豆科綠肥作物)、糖用作物(甘蔗、甜菜)、淀粉含量高的薯類作物(甘薯、馬鈴薯)、棉花、油菜以及瓜果類、茶、桑等吸磷能力強,都需要較多的磷,施用磷肥有較好的肥效,既能提高產量,又能改善品質;而谷類作物吸磷能力弱,需磷量也相對少一些。

但是必須指出,豆科作物吸磷能力強,需要增施磷肥,而吸磷能力弱的谷類作物,更應注意磷的供應,磷營養不足常常是這類作物產量不高的主要原因。由于它們吸磷能力弱,應施用水溶性磷肥。

在不同的輪作換茬制中,并不需要每茬作物都施用磷肥,應重點施在能明顯發揮肥效的茬口上。例如在稻麥輪作制中,應把磷肥重點放在旱作上,因為小麥吸磷能力弱,應滿足其對磷的要求,水稻可適當少施,即所謂&1dquo;旱重水輕”的施磷原則。當由旱作轉為種植水稻時,土壤處于淹水的還原狀態,一般磷的有效性較高,此時可適當少施,甚至不施磷肥,即所謂&1dquo;旱重水免”的施磷原則。

對于旱地輪作,如小麥、玉米(或谷子)輪作制中可采取&1dquo;一重二輕”的施磷肥原則,即磷肥重點施在小麥上,后作玉米(或谷子)因吸磷能力比小麥強,可利用磷肥的后效,或適量補施少量磷肥。

在有豆科綠肥參加的換茬制中,應把一部分磷肥,尤其是難溶性磷肥重點施在豆科綠肥作物上。這可以從3個方面來說明其必要性:

①豆科綠肥吸磷能力強。

②在滿足磷營養的條件下,可提高豆科綠肥固定空氣中氮素的能力,這就是人們常說的&1dquo;以磷增氮”效應。

③豆科綠肥作物單產提高后可為后茬作物提供充足的有機肥源,這可看作是&1dquo;以無機(化肥)換有機(肥料)”的一項技術措施。

與《怎樣根據作物特性和輪作換茬特點合理分配磷肥》相關的文章:

熱門文章
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|爱爱片|五月天激情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