蛇類動物的國內外養殖情況

蛇類動物的國內外養殖情況

人類利用蛇類資源治病防病雖有數千年歷史,但絕大部分都是利用野生蛇類,這種狀況至今沒大的改觀。特別是中南部非洲、南美洲和亞洲南部、東南部國家,社會需要的蛇類,基本都是從野外捕捉的,人工養殖的很少。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,一是這些地區氣候溫和,雨量豐沛,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,很適合蛇類生長繁育,野生資源相對較多;二是這些國家對蛇資源開發利用率低,消耗資源較少;三是一些國家地廣人少,對野生蛇類破壞不很嚴重,供求矛盾還不十分突出。至于北美洲、大洋洲、歐洲及亞洲、非洲其他一些國家,多數由于氣候條件不適宜蛇類生長,使飼養受到限制,加之藥用、食用習慣的影響,因此,人工飼養的也不多,開發利用的很少。

我國是開發利用蛇資源最早的國家,也是開發產品最多、資源消耗量最大的國家。據史料記載,我國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的《神農本草經》一書中就有蛇的藥用價值的敘述,而歐美國家直到1800年前后才開始研究用蛇入藥,日本作藥的記載更晚,到1915年才有據可查。蛇類是我國傳統醫藥的重要原料,蛇藥產品有上百種,亦能治百病,從官方到民間都得到廣泛運用,需要量非常大。蛇又是我國人們喜愛食用的佳肴,特別是廣東等南方諸?。妥郎闲枨罅糠浅4?,據粗略統計,廣東省年消耗各類蛇在200萬條以上,是世界上消耗最多的地區。香港消耗也不少,每年從內地購進上百萬條活蛇滿足市場需要。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保健意識的增強,以及治病防病的需要,我國對蛇資源的需求迅速增加,而野生蛇資源卻越來越少,日益尖銳的供求矛盾,迫使人們走上人工飼養繁育的道路。

我國和印度是人工養蛇最早的國家,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。當時主要是為了“戲耍”,這一傳統,印度至今多數養蛇者沒有改變,即仍為了“戲耍”。我國真正進行商業性開發養殖是解放后.20世紀50年代開始起步,六七十年代萎縮,改革開放后開始恢復發展,到20世紀90年代得到迅猛發展。據有關部門粗略統計,目前養殖規模超過萬條以上的養蛇場有數百個,主要分布在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江西、江蘇、浙江、湖南、湖北、山東、吉林、遼寧等?。▍^)。其中以廣西的梧州、南寧,福建的武夷山,浙江的天臺,江西的景德鎮、南昌,遼寧的清源,吉林的磐石、輝南等地的養蛇場規模較大,規范化、科技化水平較高。云南雖然自然條件很好,但從養殖單位數量和養殖規???,都處于全國中下水平。到2003年底,全省養蛇場僅13家,養殖總數I萬多條.規模最大的“大理雄達養蛇場”也只有3000多條,最少的不到100條。從飼養技術和開發產品情況看,也是“雄達養蛇場”水平較高,該場從孵化、幼蛇飼養到蛇毒、膽汁的提取、加工,技術比較成熟,制成的蛇毒粉達到出口要求。其他各場雖也能孵化,但幼蛇的飼養技術還不太過關,因此死亡率較高:產品加工也很簡單,要么當肉蛇出售,要么泡成各種蛇酒,談不上深加工的開發。

與《蛇類動物的國內外養殖情況》相關的文章:

熱門文章
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|爱爱片|五月天激情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