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統中醫藥理論與茶葉

傳統中醫藥理論與茶葉

茶的解毒作用經神農發現后,歷代醫家對此研究又有了很大的發展。唐•李績、蘇恭《新修本草》論茶葉說:“下氣消食,作飲,加茱萸、蔥、姜良。”唐•陳藏器《本草拾遺》說:“破熱氣,除瘴氣,利大小腸。”

宋•陳承《本草別說》中講到:“治傷暑,合醋治泄瀉甚效。”元•王好古《湯液本草》說:“清頭目,兼治中風昏聵,多睡不醒。”明•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說:“濃煎,吐風熱痰涎。”李士材《本草圖解》說:“清頭目,醒睡眠,解炙縛毒、酒毒,消暑,同姜治痢。”

清•黃官繡《本草求真》說:“茶味甘氣寒,故能入肺清痰利水,入心清熱解毒,是以垢膩能滌,炙縛能解。凡一切食積不化,頭目不清,痰涎不消,二便不利,消渴不止,及一切吐血、衄血、血痢、火傷目疾等癥,服之皆有效。但熱服則宜,冷服聚痰,多服少睡,久服瘦人。

至于空心飲茶,即入腎削火,復于脾胃生寒,萬不宜服。”清•王士雄在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也說:“茶微苦微甘而涼,清化心神,醒睡除煩,涼風痰,消肉食,凡暑穢痧氣腹痛、霍亂、痢疾等證初起,飲之輒愈。”綜上可見,古代醫家以茶治病,多用于頭目不清,食積不化,痰涎不消,以及血癥、目癥、痢疾、霍亂諸癥。

茶葉由于產地和品種的不同,其功效亦有側重。如《本經逢原》說:“……凡茶皆有降火。清頭目。其陳年者日臘茶,以其經冬過臘,故以命名。佐劉寄奴治便血最效。產徽者日松蘿,長于化食,產浙紹者日鑄。專心專于清火;產閩者日建茶,專于癖瘴;產六合者日苦丁,專于止??;產滇南者曰普洱茶,則兼消食止痢之功。”

與《傳統中醫藥理論與茶葉》相關的文章:

熱門文章
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|爱爱片|五月天激情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