泥鰍繁殖和孵化技術

泥鰍繁殖和孵化技術

泥鰍生活在淤泥底的靜止或緩流水體內,適應性較強,讓泥鰍自行產卵孵化,這種方法大大提高了泥鰍子代的成活率,操作也十分簡單。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泥鰍繁殖和孵化技術吧!

一、泥鰍的產卵技術

泥鰍繁殖和孵化技術

1、產卵時間

水溫在18~20℃時一般在晴天的清晨或上午10點前產卵,當水溫在20~28℃時多在雨后或半夜產卵。1尾雌鰍1次可產卵200~300粒,經多次產卵才能產完,共產3000~5000粒。受精卵黏附在魚巢上,但黏著力較差,很易脫落,因而操作時要細心。

2、產卵管理

產卵期內,每天上午將魚巢撈出觀察,若魚巢上卵較多,應移至孵化池內孵化,下午重新放入魚巢。如果魚巢收取不及時,受精卵會被親鰍吃掉。也可用親鰍培育池作為產卵池。當水溫升至18℃,個別泥鰍有追逐現象時,放入魚巢,并使池中保持微流水,一則改善水質,二則刺激親鰍繁殖。

二、泥鰍的孵化技術

泥鰍的孵化技術

1、苗池整理

泥鰍受精卵常在育苗池內孵化。在魚巢放入前10~15天,對育苗池進行清整。為提高孵化率,可在孵化池(育苗池)水下20厘米處搭好網架,把魚巢平鋪在上面。每平方米約放鰍卵1萬粒,通常受精卵的出苗率為40%。據此,計算好放卵總數。

2、苗池管理

泥鰍魚巢上方要遮陰,避免陽光直射,同時防止青蛙、野雜魚入池危害鰍卵、鰍苗。在整個孵化過程中,要勤于觀察,并及時將蛙卵、污物等撈出池外。在水溫19℃時,受精卵經50小時左右可孵出子鰍(鰍苗)。

3、鰍苗管理

剛孵出的鰍苗全長3~4厘米,頭部彎向腹部,具有較大的卵黃囊,并具外鰓。側臥水底或附于魚巢上,很少活動,完全依靠卵黃囊提供營養。鰍苗孵出2天后,體色加深,卵黃囊縮小。孵出3天后,鰍苗體色變黑,卵黃囊消失,鰾出現,胸鰭變大,能夠短距離平行游動,并開始攝食。此時,要投喂煮熟的蛋黃或豆漿。

三、泥鰍繁殖注意事項

泥鰍繁殖注意事項

1、孵化溫度與受精率、孵化率密切相關,水溫低于20℃或高于30℃,受精率、孵化率都較低,因此孵化最好在水溫22~28℃時間段進行。

2、當受精卵全部破膜后,應迅速及時撈出卵膜及污物,以免腐敗造成水質惡化,影響苗種成活率。

與《泥鰍繁殖和孵化技術》相關的文章:

熱門文章
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|爱爱片|五月天激情小说